文芳阁新闻发布平台

为什么选择原创软文?

收录更有保障   推广价值更高   更利于百度收录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营销学院 > 制作软文到底违不违法?这5种情况可能踩红线!

制作软文到底违不违法?这5种情况可能踩红线!

更新时间:2025-09-14 |阅读: |来源:小编

制作软文到底违不违法?这5种情况可能踩红线!

【文章开始】

你刷到过那种“伪装”成真实体验的广告吗?看着像朋友分享,结果划到最后发现是推广?心里是不是咯噔一下:这玩意儿,搞它的人不怕被抓吗? 今天咱就来掰扯清楚:制作软文,到底犯不犯法?


软文到底是啥?先别急着下结论

简单说,软文就是披着“羊皮”的广告。它不像硬广那样直接喊“买我买我”,而是伪装成新闻、测评、故事甚至吐槽帖。比如: * 某博主“无意间”分享一款面膜,说“闺蜜送的,意外好用”,其实收了品牌的钱; * 某论坛热帖“扒一扒我用过的坑爹产品”,最后“意外”推荐了某个竞品; * 某“新闻”网站发“行业权威评测”,结果只夸一家公司产品好...

看着像真的,对吧?但核心目的还是推销。那问题来了:这种操作,合法吗?


核心问题:制作软文违法吗?

答案不是简单的“是”或“否”。关键看你怎么做!就像开车,正常开没事,闯红灯就违法。软文制作本身不直接等于违法,但踩到以下红线,分分钟可能出事


红线一:冒充真实身份或平台,骗你没商量

  • 冒充普通用户:花钱雇水军装消费者发好评,属于虚假宣传
  • 伪装成新闻媒体:自己建个像新闻网站的页面,发“软新闻”,可能违反《广告法》,要求广告必须可识别。
  • 伪造权威背书:虚构专家、机构推荐,铁定违法

真实案例:2023年,某美妆品牌因大量雇佣水军在社交平台伪装真实用户发好评,被市场监管部门认定为虚假宣传,罚款20万元。你细品,这钱罚得冤不冤?


红线二:内容虚假夸大,牛皮吹上天

不管形式多软,内容本身撒谎就是雷区: * 产品效果吹得神乎其神(“三天瘦十斤”、“彻底根治脱发”); * 虚构用户案例(用网图冒充买家秀); * 贬低竞争对手无中生有。

《广告法》明确规定: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。 软文也是广告的一种形式!别以为穿个马甲就不认识了。


红线三:藏着掖着,不标明“这是广告”

这是最容易踩的坑!《广告法》第十四条写得明明白白: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,必须让消费者能辨明其为广告。 * 在文章开头、结尾或显著位置标注“广告”、“推广”、“合作”等字样; * 短视频或直播口播说明“以下为广告内容”; * 信息流广告标注“广告”标签。

很多翻车案例就栽在这儿! 觉得标注了效果不好?那也得标!否则就是违法。


红线四:专坑特定人群,比如老人小孩

针对特殊人群的软文,监管更严! * 利用儿童节目、动画片植入软广,诱导孩子消费; * 制作养生类软文,夸大保健品功效,忽悠老年人; * 在教育培训广告里承诺“保过”、“速成”。

法律对这些行为是零容忍,罚起来也更狠。


红线五:黑产链条,批量造假

有些公司专门搞“软文代写+水军刷量”一条龙服务: * 批量生产虚假体验帖; * 利用技术手段刷阅读、点赞、评论; * 操控平台搜索结果排名。

这不仅违反《广告法》、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,情节严重还可能涉及刑事犯罪!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。


那...所有软文都违法?

当然不是! 老实说,市面上大部分软文都游走在灰色地带。只要守住底线: 1. 内容真实不夸大:产品啥样就说啥样; 2. 明确标注“广告”:大大方方告诉用户这是推广; 3. 不冒充不造假:不装用户,不装媒体; 4. 不坑特定人群:尤其别碰老人和小孩。

这种“老实软文”,虽然效果可能打折,但至少安全。 不过话说回来,用户现在精得很,标注了广告可能直接划走... 这矛盾,难解啊!


万一被抓了,会怎样?

后果可大可小: * 行政处罚:最常见!市场监管部门罚款,金额可能是广告费用的几倍,甚至吊销执照。 * 民事责任:消费者或竞争对手起诉你,要求赔偿损失。 * 刑事风险如果涉及诈骗等严重犯罪(比如用软文卖假药),那就可能进去蹲着了。

具体罚多重?影响因素很多,比如违法程度、影响范围、是否初犯。有个案例是某公司因未标明广告被罚了广告费的三倍,但另一个情节更严重的,可能罚得倾家荡产... 这块的法律责任认定,说实话我也不是特别清楚里面的所有门道。


实用建议:想搞软文?先看这几点!

  1. 标注!标注!标注! 重要的事说三遍,“广告”字样必须清晰可见
  2. 吹牛要有限度效果描述得有依据,别张口就来。
  3. 远离“水军”真实用户反馈可以,花钱买假好评不行
  4. 敏感领域要谨慎:医疗、药品、保健品、金融、教育... 这些领域软文监管极严,搞不好容易引火烧身
  5. 了解平台规则:微信、抖音、小红书等平台都有自己的广告规范,违规会被删帖甚至封号

写在最后

制作软文本身像走钢丝,不踩红线就没事,踩了就可能万劫不复。这行当水很深,监管也越来越严。用户不是傻子,平台和法律的“眼睛”也越来越亮。与其琢磨怎么钻空子,不如想想怎么用真实、透明的内容赢得信任。毕竟,信任才是最长久的“广告”,对吧?

下次你再看到一篇“种草”文,不妨多留个心眼:它标注广告了吗?内容可信吗?或许暗示了某些问题?思考一下,也挺有意思的。

【文章结束】

标题:制作软文到底违不违法?这5种情况可能踩红线!

地址:http://www.gzxfrkjs.cn/gfyxxy/47021.html

免责声明: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
加入文芳阁新闻推广平台 发稿快人一步

注册